top of page

浮州|A Floating Land|單頻道錄像、現成物、文件

《浮州》這件作品,命題來自林曙光所編寫之《打狗瑣譚》上的一篇文章。內容是日治時期,為了建築高雄港,剷除了愛河上的兩座浮州,這件事除了在林曙光的書籍中出現過以外,翻越了當時的高雄縣史,也未曾找到其他相關資料。

 

唯一與這次拍攝基地唯一的共通點就是他們都起於愛河,錄像中的這座窯廠於日本接收台灣的前幾年間便已在愛河畔邊築起(1897~1898),吸引了大批由澎湖與台南北門的移民來此,根據史料與實地訪談,當時這批移工也在此建立了一座小廟。

 

這片土地開始被訴說的輝煌歲月,一直要到在高雄港建築後一年(1912),由日本企業家後宮信太郎接手後才逐漸興盛,經歷二戰,國民政府,一直到七零年代宣布停工,於九零年代轉為重劃區,這個黃金年代才正式沒落。而今除了窯場依然佇立,剩餘的一律遭到拆除,而那間小廟也正在面臨去留的難題。

 

 

我想『浮州』遭到剷除的過程不止是真實存在於記載上的剷除,放在今日面對大規模的開發與都市規劃,這樣的狀況也如出一徹。而這些土地一旦被賦予政治意義後,其原先的故事也將遭人遺忘,甚至不被人所記憶,或者如同被翻頁一般直接不談論。

 

而我除了找不到原先書頁裡記載的浮州以外,也只能在獨自一人沈思之時,想著或許我選擇拍攝的這塊土地曾經見證過那段歷史的進程吧?只是除了人以外,它也不會告訴我任何事。

 

於是我將『浮州』作為一個隱喻,除了表示它是在權力運作之下所展現的—土地規劃或是買賣,荒地上的地景將遭到改變或者移除—這種對於未來的感到飄忽不定的狀態以外;還有就是為這種『不再被談論』的性格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能夠被保存與記憶;最後則是我對於自身所陷入的閒置狀態與這塊土地有著相似的空窗期,以及等待某種未知降臨的情感投射。

bottom of page